23日和24日,接连两天,上海两家化工厂发生爆炸燃烧事故,一者无伤亡,一者有6人受伤。尽管伤亡不大,是为万幸,但在上海这样一座现代化的都市里,接连发生安全事故,却值得我们深思:在这个重化工时代,我们要怎样的安全防范,才能把公众与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隔离?
曾经,有先见之士预见到重化工时代的到来,而提醒产业布局应当安全优先,远离都市,远离人口稠密地区,便于紧急安全处置。然而,在GDP、财政收入等的诱惑下,这种安全布局已错失先机。
在这个意义上,人们虽然对那些重化工项目投以疑虑,但更对我们的安全防范投以不信任。这种不信任,乃是基于对一些官员、一些管理者的认知,更是基于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阶段,人们很难有高度的安全意识。
这种重化工领域的安全事故早已不是一起,也不是一个地方发生,各种形态的事故也同样不止一种。有的在运送过程中翻车了,污染了水域。有的发生泄漏危害了民众,有的直接发生爆炸燃烧致人殒命。然而,安全警钟一敲再敲,安全事故却为何一犯再犯?
事实上,每一起事故都是一记沉痛的警钟,都在警告我们不能再让无辜的生命付出代价了,不能再让信任白白流失了。但它的不断发生,在执著地告诉我们,在安全理念和制度设计方面出了问题,你就会防不胜防,不发生事故只会是某种侥幸,绝不是某种必然。
在这个重化工时代,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疏忽和失误,甚至是一个具体的细节没有做到位,它带来的危险都可能是我们所难以承受的。当我们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,如果安全意识、安全制度、安全防范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时期,我们其实是没有资格对接这样的时代的。是以,重新而系统地检视我们的安全,乃是我们在经受重化工的安全教训后,所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。 |